2005年10月27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青瓷有幸埋上浦
上虞一支业余文保队忠诚守护乡土文化资源
本报记者 李稹 文 王志浩 摄

image

  “……令人遗憾的是,有人开山取石,把舜母山打去了一部分……我们应当保护文物,保护名胜古迹……”上虞市上浦镇中学一位叫罗文娟的初一女生,将这封信寄到了镇政府。尽管舜母在此山诞下舜帝的故事纯属传说,但看完这封信后,当地的王副镇长表示“很受震动”,后镇政府迅速干预了舜母山采石工程。
  记者了解到,上浦镇有一支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业余文保队,不拿一分工资,默默守护这个拥有东山文化、舜禹传说和越窑青瓷的小镇30多年。在他们的精心保护和潜移默化下,小镇形成了文物保护氛围,成了远近闻名的“文保镇”,上文所述之事在该镇当属平常。10月25日,记者走进了这个小镇。
  大善村的曹淼鑫1977加入业余文保队,一干就是近30年。平时他会隔三岔五向村民宣讲文物保护方面的法规,向学生做文物知识的讲座。随着天气转凉,他还进行夜间巡查,防止古墓、遗址等被人挖盗。省级文保单位大园坪窑址,还是文保员董新民首先发现的呢!如今,这些文保前辈们都已上了年纪,经当地镇政府编排,老文保员退到培训二线,新一代文保员接过了接力棒。
  更让人欣慰的是,该镇中学里还涌现出了小小文保员,14个老业余文保员带着14个小业余文保员,手把手地培养传人。曹淼鑫的儿子俨然已成了父亲的“接班人”。记者见到他时,小曹正在学校里出一块专门为“小小文保员”开辟的黑板报。小家伙说,他们课余时间经常跟专家或业余文保员到附近的古迹去学习鉴别文物的知识,“现在我可喜欢这些宝贝了,自己还看各种资料,学习辨别古瓷具有怎么样的花纹、怎么样的敲击声音才是上等的。”
  上浦镇中学里的“民族文化展厅”更让记者开了眼界,这个颇具规模的“博物馆”是孩子们从家里搜罗来老古董一点点“建设”起来的,每样物品下方还有详细的文字介绍。“这里已成为学生课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该校王副校长对记者说。
  在记者踏上归程之时,王副镇长对我们说,他们在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护队伍,他们要让保护文物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